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txt.info,最快更新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

    对于戊戌变法最终的结局,各朝的统治者早已经预料到。

    他们身为统治者,最是清楚推动变法的难度有多大,说是举步维艰也不为过。

    毕竟一旦要变法改革,就势必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引来众多反对派的阻扰。

    他们身为各朝的统治者,想要改革变法都尚且困难重重。

    而维新派一没有实权,二没有政治经验,三没有足够多的支持者。

    就这样劣势的条件,想要戊戌变法成功无异于痴人说梦。

    变法改革可不是儿戏,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维新派很显然不是反对派的对手。

    不过尽管戊戌变法最终惨淡收场,但各朝的统治者非常清楚也并非毫无收获。

    至少戊戌变法激起了晚晴老百姓对清政府的不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运动进程。

    各朝的皇帝隐隐有一种感觉,随着晚晴老百姓越发不能忍受清政府的懦弱无能,迟早有一天会群起而攻之的。

    “光绪发布了明定国是诏,定下了国家改革方针。”

    “六天后,光绪终于见到了康有为,也是唯一一次召见。”

    “这时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康有为在等待光绪召见时,和荣禄有过谈话。”

    “荣禄三十多岁就已经是朝中大官,是有些看不起康有为的。”

    “荣禄询问康有为,以你的大才,有什么补救时局的方法吗”

    “康有为说非变法不可,荣禄说一两百年的变法,怎么可以一夜之间瞬变。”

    “康有为讥讽道,杀几个一二品大员,这個法就变了,荣禄听完脸色大变。”

    “这段话虽然是谣传,但在当时广为流传。”

    “康有为的的狂妄让自己遭受了额外的保守派的憎恨,康有为已经成了保守派官员的眼中钉。”

    “在康有为和保守派两方心中,这场改革就是一场你死我亡的斗争。”

    “康有为向光绪陈述,中国在外国的逼迫和分割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非变法不能自强。”

    “变法之后,西方各国经过了三百年才富强起来,日本维新三十年就强了,中国完全三年就可以自立。”

    “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驭万国,以皇上之圣明,下决心变法,那富强轻而易举。”

    “光绪很激动,觉得康有为说的很有条理。”

    嬴政果然是不懂政治的书生鼓吹家,如此大言不惭,也难怪最终失败。

    他从未见过如此愚蠢之人,在一个一品大员面前狂言要杀一品大员。

    原本康有为等变法派就已经面临那么多官员反对,不想着怎么在其中斡旋推动变法的开展,反而大言不惭的要砍杀别人。

    他原本还对康有为抱有好感,毕竟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可如今看来,他高看了这个口不择言的书生。

    即便想要除掉反对派实行变法改革,但也不能明着说吧,尤其是当着一品官员的面。

    如此狂妄无知,除了引来保守派的憎恨,没有其他任何好处。

    他从这里就能看出,康有为的政治能力极低,成不了大事。

    虽有一片变法救国之心,但没有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也算是喜欢空谈的书生的通病了。

    “康有为顺势提出办银行,废八股,译新书,养人才,并推荐任用年轻人来实行改革。”

    “此后康有为不断上奏折,在短短三个月中提出了改革方案,包括和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面。”

    “在政治方面,建议废除妇女缠足,开资政院,立宪法,设议会。”

    “在经济方面,要求保护工商业,奖励创新,铸铁路。”

    “在军事方面,废止拉弓等武试,要求重练陆海军,全面向日本、德国学习。”

    “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废科举,译新书,派留学生,开新校。”

    “光绪皇帝在此阶段也非常勤政,当时几乎每天都有新政的颁布,表现了光绪变法救国的迫切和决心。”

    “光绪还积极召见改良派成员,听取建议,基本上按照康有为的建议,在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面废旧立新。”

    “住在颐和园的慈禧也表达说,没有违反祖宗制度,你可以自己定夺。”

    “这让光绪更加放开了手脚,光绪和康有为此时内心无比兴奋。”

    “整个古老的中华帝国被希望之光所笼罩,前方敞开的是辉煌的走向强国的道路,然而保守派把他们从美梦中拉了下来。”

    李世民废除科举这怕是要捅娄子了。

    对于康有为提出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不禁失望的摇了摇头。

    还以为康有为有什么高明的见解,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不说其他的,仅仅废除科举制这一条,就要引得万千读书人口诛笔伐。

    他也明白康有为废除科举的用意,无非就是想要学习西方的教育知识。

    虽然学习敌人的优秀知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身实力没什么问题,但康有为恰恰忽略了政治方面的觉悟。

    原本康有为的维新派没有什么实权,就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结果现在直接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这完全就是自寻死路。

    直接把上千年的科举废除了,那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怎么办,这不是直接断了他们的仕途吗

    可想而知,康有为等维新派宣布要废除科举的那一刻,肯定会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的围攻。

    变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推进,尤其是像废除科举这种干系重大的政策改革。

    即便想要废除科举,也应该给天下读书人过渡的时间才行。

    就他总体感觉,康有为变法操之过急,完全没什么政治经验。

    “光绪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其实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要把中国变向何处去的关键问题上有着严重分歧。”

    “光绪当然清楚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当然不想做亡国之主。”

    “但是对于清政府,国家危亡的国不是中国人民的国,而是满清政府。”

    “光绪要保的是自己的统治,并非中国人民。”

    “当时农民暴动频发,会党斗争,回民起义,还有革命派的广州起义,清朝统治摇摇欲坠。”

    “从这个角度出发,光绪想要拉拢当时的改良派巩固自己的权力。”

    “而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宣传的民权,开议会这些,完全不在光绪的考虑范围之内。”

    “康有为的变法是要变封建的中国为资本主义的中国,而光绪只是在封建的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没有想把中国引进资本主义。”

    “在用变法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层面上,光绪和慈禧是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上,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部分守旧官僚妥协的产物。”

    “而即使是这种妥协,也遭遇了守旧派官员的激烈抵抗。”

    “虽然光绪鸡血满满,想要大干一场。”

    “但是地方官员,除湖南巡抚认真办理外,其余都找各种借口并不执行,或者做做样子,或者持观望态度。”

    “当时废八股令下,那些醉心科举苦读几十年的士子们立即出来反对。”

    “裁撤冗官,就是断了大量官僚的生存路。”

    “裁军节银,那些封建军阀就不会干。”

    “而从光绪的角度看,你们这些人,都把我的话当成什么东西了,我已经要求国家团结一心,一起改革,但这些人只是应付。”

    “随着改革条例的不断发布,改革派和光绪越发感受到守旧派对改革的阻扰和掣肘。”

    各朝的统治者很能理解光绪的想法,国是统治者的国,而不是老百姓的国。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他们身为王朝的统治者,最要紧的是考虑如何保住属于皇家的国。

    身为封建王朝的皇帝,他们天然就和光绪站在一边。

    毕竟在皇权至上的王朝,和老百姓分享手中的权力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至于康有为宣传的民权和议会,无疑是在瓜分统治者手中的权力,自然不会获得统治者的接纳。

    如果将来某一天他们的朝代也遭遇光绪面临的情况,恐怕也是和光绪一样的想法,不愿意分割半点权力给老百姓。

    至于光绪遭遇守旧派的阻挠,他们到并没有觉得意外。

    毕竟光绪本就没有实权,再加上改革触动到守旧派的利益,反对派阻拦再正常不过。

    “光绪越发失去耐心,终于爆发。”

    “发话如果有意阻扰,不顾大局,则必当予以严惩。”

    “改革和守旧,光绪和慈禧的矛盾到达了临界点,终于在九月份开始全面爆发。”

    “当时改良派很多都是小官,上书皇帝都要代递,很多守旧派大臣不愿意代递。”

    “在一次改良派王照代递上书被保守派拒绝之后,康党报告给光绪。”

    “光绪知道后大怒,光绪早已经下令鼓励民间上书,保证言路通畅。”

    “守旧派大臣这是阻挠言路,破坏变法,藐视皇帝权威。”

    “9月4日,愤怒的光绪第一次没有报告给慈禧,自己擅自做主。”

    “把不愿意代递王照奏折的守旧派礼部六堂官罢免,并次日让四个改良派入军机处。”

    “这些被罢免的官员本来就是后党心腹,随即跑到慈禧身边哭诉,请求严惩康有为,请太后训政。”

    “对官员任命这种大事,慈禧是非常敏感的。”

    “慈禧的权利都来源于在关键位置安插的自己人,罢免官员就是削减慈禧权利。”

    “而慈禧可是历经两次政变,是对权力极其敏感的人。”

    “对于慈禧,虽然未必反对维新。”

    “但保住自己的权利是第一,国家危亡是其次。”

    “光绪现在可以罢免礼部六堂官,明天就可以罢免工部七堂官,后天就是吏部八堂官。”

    “这行为动了慈禧的根本利益,政变的导火索已经埋下。”

    刘彻光绪还是冲动了,擅自做主没有考虑到后果。

    像礼部这种重要位置的官员,毫无疑问会被慈禧牢牢掌握。

    一个统治者的权力来源就是让朝堂关键位置的官员听命于自己,如此才能牢牢掌握权力。

    而慈禧之所以在幕后掌管全局,就是因为朝堂的关键位置都是她的人。

    现在光绪冲动之下,一言不合就要替换重要位置的官员。

    这种举动,无疑于会让掌握实权的慈禧敏感,认为光绪这是在削减自己的权力。

    原本光绪和慈禧两人关系就不好,现在光绪又触动了敏感的权力之争,不出意外慈禧肯定会反击的。

    “此时守旧官僚也看准形势开始行动了,守旧派的老狐狸们对改良派的围剿是一步一步进行,一点一点准备的。”

    “分化光绪和慈禧,撬动太后是其步骤的最终一步。”

    “早在改革开始之前,就已经聚集了一批守旧派势力商量废立光绪了。”

    “帝党翁同龢早已在改革开始之初就被罢官回家,甚至对于弹劾康有为的奏折,也是分批次一步一步递出。”

    “这些久经官场的保守派思想落后,但玩政治可都是人精。”

    “他们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期用什么样的语言怎么影响鼓动慈禧,如何在关键时刻递出致命一击,这些官场斗争的艺术早就被他们练就得炉火纯青。”

    “他们有条不紊的准备,就等待着一个机会。”

    “在守旧派官僚一步一步展开行动的时候,改良派也开始他们的行动了。”

    “康有为一心想要进入权力中心,几番上书要求开设议政机构,任用改良派成员,其目的是架空守旧官员。”

    “在罢免礼部六堂官,引入改良派进入军机之后。”

    “感觉良好的改良派立即提出开设议政机构,让维新派进入。”

    “9月14日,光绪正式向慈禧提出了这一建议。”

    “这时已经有人陆续向慈器报告了康党乱政,被各种谣言搅得极度敏感的慈禧,听完当场爆发。”

    “慈禧当然无比清楚,开设议政机构是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