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txt.info,最快更新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

    直奉大战过后,张作霖虽然取得了胜利,正式走向巅峰。

    但也并不意味着张作霖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还需要调转枪头对付冯玉祥。

    冯玉祥的实力虽说不如张作霖,但也不会坐以待毙。

    为了对付张作霖,冯玉祥拉拢了很多盟友,想要一举击溃奉系大军。

    也是直到此时,张作霖好像明白了自己最后失败的原因。

    在主播说北洋时代过后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就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

    直奉大战过后,他张作霖的实力远比其他军阀势力强得多。

    可依旧没能延续下去,反而让南京国民政府钻了空子,这就说明后面出了大的变故。

    现在从主播口中得知冯玉祥勾结了奉系大将郭松龄和李景林,他才明白应该是这两个叛徒断送了自己的千秋大业。

    郭松龄和李景林是他颇为信任的军长,可却在将来背叛了他,这让他大为愤怒。

    不过好在提前得知了这一信息,只要拿下这两人,他有把握统一全国。

    “1925年奉军整编后,共有六个军团,合计二十個师。”

    “外加七个步兵旅、二个骑兵旅以及二个炮兵旅。”

    “六个军团的负责人分别是第一军团姜登选、第二军团李景林、第三军团张学良、第四军团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和第六军团许兰洲。”

    “这六个兵团总计兵力约为20万,这20万人是奉系的精锐,也就是奉系的根本。”

    “后来奉军入关,席卷华北,又收编了大约20多万其它派系的部队。”

    “但这收编的20万跟奉军的20万精锐是不能比的,那都是不堪一击的,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的草头军。”

    “比如后来盗掘东陵的孙殿英的直鲁联军第十四军,根本就不能称得上是军队。”

    “打仗不行,军纪不行,人品也不行,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倒,根本靠不住。”

    “而在这20万奉军精锐中,张学良统领的第三军团就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论兵力,第三军团约占奉系精锐的30。”

    “论装备,第三军团的各式轻重机枪多达千余挺,这个比例不仅高于同期的民国军阀,也高于日军。”

    “在当时中国领土上,能与之比肩的只有日本关东军。”

    “张作霖可以说是把奉军的老本都交给了张学良,明显是在培养张学良将来接班。”

    “而张学良又把郭松龄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其极其信任,让郭松龄当了第三军团的副军长。”

    “不过张学良平时不怎么管事,所以第三军团实际上就由郭松龄控制。”

    张作霖郭松龄不仅辜负了我的信任,也辜负了我儿子的信任,实属忘恩负义的小人。

    要不是看在郭松龄是儿子老师的份上,他根本就不会让郭松龄担此大任。

    他原本是看不上郭松龄的,此人虽然有能力,但肚量太小,不是担任将帅的绝佳人选。

    但没有办法,儿子信任郭松龄,并且一直力保。

    无奈之下,他也就只能从了儿子的选择,让郭松龄担任儿子的副手进行辅佐。

    不过为了郭松龄将来能够死心塌地的效忠儿子,他时不时就会进行打压。

    他们父子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才能让郭松龄对儿子感恩戴德。

    可万万没想到,郭松龄最终选择了背叛。

    想到此处,他好像明白了郭松龄为什么背叛他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他一直打压郭松龄,使得肚量小的郭松龄记恨上他了。

    不过不管如何,既然郭松龄选择背叛,那就不能留了。

    当即他就下令让人捉拿郭松龄,将其关入大牢等待审判。

    “按道理来说,郭松龄在奉系中就等于是太子老师。”

    “将来张作霖驾鹤西去,郭松龄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奉系中的泰山北斗。”

    “但即便奉系给了郭松龄如此优厚的待遇,郭松龄在奉系中又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最后郭松龄还是选择了反奉。”

    “这场反奉风波一度还把张作霖逼到了绝境,甚至张作霖还做出了下野的打算。”

    “虽说张作霖在绝境中反败为胜,但郭松龄的反奉事件直接导致了奉系由盛转衰。”

    “1925年8月,张作霖任命李景林为直隶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

    “张作霖本来是想让郭松龄当安徽军务督办,姜登选担任江苏军务督办。”

    “可偏偏这时候杀出一个杨宇霆,死皮赖脸的非要主政江苏。”

    “为了平衡势力,张作霖只好让杨宇霆去江苏,姜登选去安徽,冷落了郭松龄。”

    “张作霖如此安排,自然有他的理由。”

    “郭松龄是他留给张学良的肱股之臣,现在越是打压郭松龄,将来张学良才越有操控空间,让郭松龄对张学良感恩戴德。”

    “不过张作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郭松龄这个人虽然有能力。”

    “但自尊心很强,心眼还小,与姜登选、杨宇霆都有矛盾。”

    “尤其是与杨宇霆的矛盾,整个奉系可谓尽人皆知。”

    “若是被别人顶替的位置,郭松龄或许不会计较。”

    “但偏偏这个人是死对头杨宇霆,郭松龄的心里顿时就不平衡了。”

    “两人之所以有嫌隙,简单来说就是靠山不同、分配不公、矛盾重重。”

    郭松龄淡定的看着弹幕上骂他的话语,丝毫不惧,脸色无半点波澜。

    他之所以选择背叛张作霖,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陆军大学,经过专业的军事学习,成为正经的军事高材生。

    而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为了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惜和日本人打得火热。

    他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自然是看不上张作霖这样的草莽英雄的。

    而且在两次直奉战争中,他凭借着过人的指挥能力,取得了极大的功劳。

    然而,功劳最高的他,却独独不在封赏名单内。

    而那些没有做出大成绩的人,又是提拔,又是赏赐的,这让他心里如何能平衡。

    还有直奉战争胜利后,膨胀的张作霖决定乘胜追击,继续攻打南方的国民军,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他对此是坚决反对的,认为当下的重点是开发东北,积蓄实力,抵御外敌。

    自从他和张作霖政见不合之后,那些本就嫉妒他的军官趁机大进谗言,对他是处处排挤。

    也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他才下定决心反奉的。

    不过只是有些可惜计划暴露了,必然会引得张作霖震怒。

    为今之计,还是先逃跑再说,以后再做打算。

    “北洋军阀虽然号称直、皖、奉三大派系,但奉系和直、皖两系有很大的区别。”

    “直系和皖系基本上是北洋军,或者清末新军的底子,具有一定的近代军队特征。”

    “而奉系的前身基本上都是东北各地的保安队,几乎全是大字不识的粗人。”

    “这些奉军的老班底以张作相、张景惠、吴俊升等人为代表,被称为旧派。”

    “因为他们当年是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又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

    “因此在张作霖独霸东三省后,他们也都跟着张作霖一起成为了奉系的领导人。”

    “这些人的优点是非常团结,对张作霖极为忠诚。”

    “东北在他们的控制下,基本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但同时老派人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普遍思维落后,不懂近代化战争。”

    “让他们带几百人打游击还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就不行了。”

    “张作霖指望这些人跟直系和皖系争天下根本行不通,旧派指望不上。”

    “张作霖也只能任用一批有军校背景的科班生来帮他训练新式奉军,这批被张作霖启用的新式军官被称为新派。”

    “新派人的特点是会打仗、会建设、会练兵。”

    “但他们在东北没有基础,必须依附于老派才能发挥自己的本领。”

    “于是,这批奉系新派军官就分成了两派人,分别是士官派和陆大派。”

    “士官派又称留洋派,普遍都有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经历,这一派的领导人就是杨宇霆。”

    “由于杨宇霆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他的校友姜登选等人也跟着沾光,被张作霖委以重任,掌握了奉军的一部分实权。”

    “陆大派又称本土派,大多毕业于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龄。”

    “由于郭松龄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因此陆大派也受到重用,在奉军中也掌握了一部分实权。”

    张学良要是爹没有采取让郭松龄和杨宇霆相斗的策略,或许就没有如今拔刀相向的地步。

    奉系集团内部本身就隐藏着重重矛盾,有士官派和陆大派、老派和旧派、文官派和武将派之争。

    而他爹比较重视新老之争和文武之争,却对士官派和陆大派并不关心。

    而且他隐约感觉得到,对于士官派和陆大派之争,他爹反而有一种分而治之,坐山观虎斗的嫌疑。

    士官派老大杨宇霆和陆大派老大郭松龄水火不容,而杨宇霆利用他爹的支持始终压制陆大派。

    不仅让郭松龄,甚至就连他都十分气恼,可却又无可奈何。

    郭松龄的反奉,很大程度上与杨宇霆有关,都是被杨宇霆一步步逼迫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郭松龄反奉是不争的事实,他是不能原谅的。

    在东三省讲武堂教学期间,他结识了郭松龄,也认识到了郭松龄的才华。

    他的第三旅和郭松龄的第八旅,能成为奉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这与郭松龄的训练和用人是分不开的。

    他和郭松龄共事七年,奉军人人都说郭松龄是他张学良的灵魂。

    他是如此信任郭松龄,可现在郭松龄背叛了奉军,背叛了他,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老派还不想退,新派又想掌权。”

    “但是蛋糕就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的实权职务给新派将领呢”

    “这样一来,新派内部之间就势必要争权夺利。”

    “见郭松龄对张作霖不满,冯玉祥迅速与之搭上了联系。”

    “不过,虽说郭松龄对张作霖不满,但他还有张学良可以依靠。”

    “只要能熬死张作霖,他一样可以施展抱负,所以这时候的郭松龄也不是非要急着与冯玉祥合作。”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由于一连串的事,坚定了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念头。”

    “1925年9月,杨宇霆跑到南京视察,还派奉军第20师以戒严名义驻防上海,暗暗将矛头对准浙江。”

    “孙传芳见奉系气焰嚣张,有吞并自己之意,便暗中拉拢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决定反击。”

    “10月,孙传芳自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通电讨伐奉系,浙奉战争爆发。”

    “开打之后,孙传芳调集浙军4个师,另6个旅向上海发动突袭。”

    “当时奉军在关内一共有11个师,这其中还不包括张宗昌和李景林的部队。”

    “数量上,奉军兵力并不少。”

    “但由于地盘太大,10多个师分散驻守,这就导致每一个省的兵力不足。”

    “为了收缩兵力,杨宇霆命令驻沪奉军撤退,结果这一撤立即引发溃败。”

    冯玉祥只要郭松龄和杨宇霆有矛盾,郭松龄迟早要和我合作反奉。

    在直奉大战后,张作霖就要调转枪头对付他。

    他自知实力不如张作霖,就只能到处拉拢盟友。

    当他得知郭松龄对张作霖不满的时候,就立马意识到机会来了。

    只要和郭松龄里应外合,一定可以一举消灭张作霖。

    虽说第一次联系郭松龄策反的时候被婉拒了,但他深知只要杨宇霆不停找郭松龄麻烦,郭松龄迟早有一天会站在他一边对付张作霖。

    “杨宇霆这个人属于典型的狗头军师,让他做参谋,搞建设,搞外交一点问题没有。”

    “但让他主政一方,执掌军队,简直就是灾难。”

    “面对危局,杨宇霆居然抛下部队跑了。”

    “他这一跑,群龙无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