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txt.info,最快更新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忠臣,各朝各代的帝王就没有不喜欢的。

    除了各朝的统治者,各朝古人也同样被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贞所折服。

    只是有些惋惜,诸葛亮还没有完成遗愿就撒手人寰了。

    说完诸葛亮的功绩后,苏晨再对诸葛亮的提问给予解答。

    “相信三国时期的你们对有哪些谋士非常感兴趣,主播现在说一下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十大谋士。”

    “诸葛亮是十大谋士之一,现在主播给大家介绍另一个非常著名的谋士。”

    此话一出,三国时期的众人纷纷竖起耳朵,尤其是各自阵营的文臣武将。

    毕竟能够名列十大谋士,那就说明被后世人认可,足以说明此人的厉害之处。

    况且这也是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被天下人所熟知。

    而苏晨接下来要说的是司马懿,其聪明才智不在诸葛亮之下,只是名声却与诸葛亮天差地别。

    司马懿辅佐了曹魏四代君主,见证了曹氏家族从兴盛走向衰亡。

    司马懿退蜀征吴,平定辽东,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也为其孙司马炎以晋代魏一统中国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世人称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曹操与诸葛亮之上,也是曹魏政权最显赫的权臣。

    然而早在曹操在位时,便发现其有狼骨之相,必会干预政事,但最后还是让司马懿夺权成功了。

    但也正是因为司马懿不讲武德的兵变夺权,让他的名声得以遗臭万年,甚至于连司马这一姓氏也遭到连累。

    “司马懿自仲达,河南省温县人。”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俊为颖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聪明博学,胸怀谋略。”

    “南阳太守杨俊素以识人著称,在司马懿还未到20岁的时候。”

    “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常人。”

    “公元201年,郡中推荐司马懿为上计掾。”

    “曹操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而此时的东汉政权已被曹操所控制。”

    “司马懿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于是称自己有风痹症,从而推辞。”

    “但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打探虚实。”

    “司马懿躺着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公元208年,曹操又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并对使者说。”

    “他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听说后非常害怕,只得就职。”

    “之后,曹操逐渐发现司马懿有雄心壮志,且有狼虎之相,于是心里很担心。”

    “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

    “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这才得以平安无事。”

    “于是司马懿开始废寝忘食,勤于职守,才使曹操安心。”

    “公元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

    “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

    “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宜州就会震动不安。”

    “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個机会一定能大功告成。”

    “但曹操认为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不足,所以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计策。”

    曹操司马懿狼子野心,孤果然没有看错他。

    他第一次招募司马懿任职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此人心眼多,不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早不风痹,晚不风痹,偏偏他派人去请的时候风痹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后来他强制把司马懿招募到府上任职,发现此人有雄心壮志,不像是要屈居人下的样子。

    那个时候,他就对司马懿严加提防,绝不给其掌权的机会。

    可司马懿最终成功篡夺了曹魏政权,这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自从得知这一点后,他就已经派人去捉拿司马懿了,只可惜被这个老贼跑了。

    “公元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

    “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后任军司马。”

    “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得到曹操的采纳。”

    “并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

    “这样的人都不应该驻守边防,但曹操却并没有重视。”

    “同年8月,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水灾。”

    “关羽围曹仁于樊城,趁机进攻擒拿于禁、斩庞德。”

    “胡修、傅方二人果然乘机降蜀,曹仁更加危急。”

    “因樊城距离许昌很近,曹操感到威胁,准备迁往黄河以北。”

    “司马懿劝阻说,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

    “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又会使淮河、汉水一带人心不稳。”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如今关羽做大,孙权必定不安。”

    “把这件事告知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可解。”

    “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关羽被其伏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

    “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当时孙权正率军向西,朝臣们认为樊城、襄阳缺乏粮,抵御不住吴军,所以请召守将曹仁回驻宛城。”

    “司马懿则表示,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正是他想和魏国结好的时候,一定不敢为患。”

    “襄阳水路交通发达,是抵御敌人的要地,不能放弃。”

    “但曹丕没有听从其建议,命曹仁放火烧毁二城。”

    “后来孙权果然没来入侵,曹丕追悔莫及。”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

    “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曹丕司马懿这个奸贼,辜负了朕对他的信任。

    他之所以重用司马懿,是因为这个奸贼的才华深深的打动了他,令他不得不心动。

    他的父皇也不是没有提醒老贼的狼子野心,但他并没有为此怀疑老贼什么,依旧对老贼信任有加。

    可他哪里能想到,一向为了他们曹魏忠心耿耿的老贼,最终居然反噬曹魏。

    现在回想起老贼平时的尽心尽力,只怪他没有看透老贼的谋逆之心。

    要不是老贼跑得快,他早就下令诛灭司马懿三族了。

    不过他也不担心,司马懿噬主的名声已经臭了,天下已经没有这个老贼的容身之地。

    “公元224年,曹丕伐吴,司马懿奉命镇守许昌。”

    “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此年曹丕再次大兴舟师攻打孙吴,命司马懿留守。”

    “对内镇抚百姓,对外为大军军资,并把司马懿比作萧何。”

    “之后曹丕回师京都洛阳,下诏对司马懿说。”

    “我在东边,你就总管西面的事情。”

    “我在西面,你就总管东面的事情。”

    “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由此可见曹丕对司马懿是何等的信任。”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临终前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辅政。”

    “并告诉太子曹叡,这里的三位忠臣你一定不要怀疑他们。”

    “曹叡即位后,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出兵攻魏,命诸葛瑾、张霸兵分两路进攻襄阳,自己率军进攻江夏。”

    “司马懿击退了孙权,又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后升任骠骑将军。”

    “公元227年,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不一不可信任。”

    “但曹叡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

    “诸葛亮暗中与之联络,但为了早些让孟达反叛,知道魏兴太守申仪和孟达有矛盾后,便派人到申仪处诈降,并有意泄露孟达将要反叛的事。”

    “孟达听闻事情泄露,准备马上起兵。”

    “司马懿得知此事后,怕他突然发难,于是给他去信,详加安慰。”

    “孟达得信大喜,犹豫不决。”

    “司马懿则暗中进军,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

    “八天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

    “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但孟达认为司马懿所在的皖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离自己一千二百里。”

    “他们听闻自己起兵,上表天子,来回路程要一个月。”

    “那时候自己早已做好了准备,却没想到司马懿只用了八天就兵临城下。”

    “而后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

    “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司马懿回军,仍驻皖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

    司马懿天下之大,却没有我的藏身之地。

    此刻的他,由于早已经暴露,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四处逃亡。

    他尽管是有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但也仅仅只是一个想法而已,远远没有到付诸实践的地步。

    曹家的三代君主都是英明的,他哪怕想要搞小动作也不敢。

    甚至他都已经放弃了心中的雄心壮志,哪里能料到曹家三代君主死得太早了,这才重新给了他取而代之的希望。

    只是有些可惜,还没来得及准备做些什么,他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被天幕公之于众了,以至于如今不得不东躲西藏。

    “起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权擅势,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

    “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

    “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

    “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

    “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押,送往京师。”

    “司马懿回京后,曹叡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

    “司马懿回答说,吴国认为我们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要攻打敌军。”

    “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

    “如果在陆地上攻打皖城,引孙权的兵马东下,再派水师攻向夏口,趁虚而入一定能大破吴军。”

    “曹叡对他的看法深以为然,再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备战,而后命司马懿进逼江陵。”

    “贾奎、满宠、徐志等四军从西阳进逼东关,曹休进逼宛城。”

    “但大司马曹修孤军深入接应炸降的吴将周防,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

    “公元230年,魏明帝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越,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路并进,沿着绵水逆流而上。”

    “直达渠忍,攻克新丰县,驻军单口后遇大雨班师回朝。”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包围岐山贾寺、魏为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

    “魏明帝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车骑将军张和、后将军飞耀、雍州刺史郭怀等讨伐诸葛亮。”

    “此战中,司马懿击败了诸葛亮,斩俘虏万计。”

    “军师杜喜等人预计诸葛亮第二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

    “司马懿则认为,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反。”

    “即使以后诸葛亮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

    “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侧。”

    “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

    “我估计没有三年的积蓄,诸葛亮是不会贸然出兵北伐的。”

    诸葛亮不得不说,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我之上。

    尽管司马懿最后违反誓言搞政变,如今已是声名狼藉。

    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不弱于他,甚至要超过他。

    司马懿这个对手令他敬佩的同时,也令他不耻。

    如此大忠大奸之人,却是他生平仅见。

    不过现如今司马懿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没有一个势力会接纳他。

    如此一来,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没有了司马懿这个敌人的阻拦,曹魏等同于断了一臂,这对他们蜀汉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甚至于,他有信心改写历史,统一天下,匡扶汉室。

    “三年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进驻渭水之南。”

    “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驻堡垒阻击,而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

    “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食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

    “于是渡渭水,背水扎营。”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军坚壁不出,于是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服装。”

    “司马懿大怒,上表请战。”

    “曹叡不许,并派人持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之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

    “使者便持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诸葛亮见对姜维说,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

    “之所以上表请战,就是为了军队的士气。”

    “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怎么可能千里上奏请战”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却没有机会,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