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qbtxt.info,最快更新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

    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各朝不少读书人却从中发现到了一个疑点。

    可以说戊戌变法之所以匆匆落幕,关键一点在于康有为发动的政变失败了。

    所以各朝的读书人对于戊戌政变万分疑惑,不明白光绪为什么会指使康有为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要知道在名义上,慈禧太后是光绪皇帝的母亲。

    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一个儿子想要发动政变除掉自己的母亲,这简直是丧心病狂。

    哪怕光绪发动政变成功除掉了慈禧,满朝文武大臣也不可能让一個弑母的皇帝继续坐稳皇位。

    深受儒家熏陶的文武大臣不会接受一个大不孝的皇帝,光绪最后的结局也只能被赶下台。

    各朝的读书人向主播询问关于戊戌政变的疑惑,苏晨看到之后这才发现大家误会了。

    “其实戊戌政变和光绪没什么关系,纯粹是一场乌龙事件,主播可以给大家讲讲这场乌龙的来龙去脉。”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大清看到了自己与西方的差距。”

    “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把首都都给丢了。”

    “在签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后,大家都明白,要再不改革,大清就得玩完。”

    “于是在慈禧和恭亲王的主持下,大清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意思是说只学西方的技术,制度还得用老祖宗的。”

    “但是经历了甲午的惨败后,人们才发现老祖宗的制度也不管用了。”

    “英法打不过情有可原,毕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但小小的日本都打不过,这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大清搞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还处在德川幕府时代。”

    “那会的日本跟大清差不多,也是闭关锁国,完全没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但明治天皇上台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后,日本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

    “毫无疑问,明治维新是成功的。”

    “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对比中日,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只会仿造而没有创新与造血功能的国家。”

    “除了向列强买军舰,送订单外,别无其他选择。”

    光绪朕对戊戌政变完全不知情,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感谢主播为朕正名。

    慈禧莫名其妙的把他软禁在瀛台,他是有冤无处伸。

    他都已经明确告诉了慈禧,自己对政变完全不知情。

    可无奈慈禧不相信他,非得认为政变是他指使康有为干的。

    他简直是欲哭无泪,都快恨死康有为了,害得他被软禁起来,失去了自由。

    那场政变完全就是康有为擅自做主策划的,他是一点都不知情,完全被蒙在鼓里。

    他要是知道康有为会围园杀后,肯定会阻止康有为行此大逆不道的谋逆之举。

    他虽然对慈禧又敬又怕,但从未想过发动政变除掉慈禧。

    毕竟不管是从法理上来说,还是从养育之恩上来说,慈禧对他有大恩大德。

    他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干出这等离经叛道的罪行,别说是自己,全天下人都不可能饶恕自己。

    “纵观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对待西方的态度是既惧之制度,又厌之文化。”

    “实行的是有距离的接触政策,只涉及器物不学习制度,只知皮毛不知根本。”

    “这与日本当时实行明治维新,主动追随融入西方的脱亚入欧战略迥然不同。”

    “改革层次不同,导致中日两国的发展速度和最终效果差异巨大。”

    “既然洋务运动不行,日本的明治维新可行。”

    “那很自然的,当甲午战争结束后,上到慈禧光绪,下到贩夫走卒,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大清还得改革,就照着日本改,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不然就只能亡国。”

    “于是到了1898年,在光绪皇帝的主持下,清政府便开始了戊戌变法。”

    “现在一说戊戌变法,我们后世人往往有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慈禧太后代表着贪恋权力的老顽固,是扼杀变法、杀戮维新派人士的老妖婆。”

    “光绪皇帝是一位发愤图强的有为君主,但却有名无权,什么都说了不算,倒霉蛋一个。”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则是救国救民的大英雄,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

    “可戊戌变法的历史真相并非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戊戌政变就是一起乌龙所引发的惨剧。”

    慈禧我是支持皇上变法的,可奈何皇上不争气,我只能出来稳定局势。

    说她贪恋权力,她无可辩驳。

    可要说她反对变法,还大骂她是老妖婆,她是完全不认的。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国就一直被欧洲列强欺负,以至于到了现在还要被昔日看不起的日本欺负。

    为了大清国不亡国,她深深的明白必须变法了。

    所以皇上任用维新派人士变法,她是大力支持的。

    只要皇上不违反祖制,想要怎么变法,她都不会阻拦。

    可事实证明,皇上只会把局势越搞越糟,引得众多大臣强烈不满。

    要是再这样下去,大清国还没有被列强瓜分完,满清王朝自己就要崩溃了。

    出现这样动荡的局面,她只能出来收拾皇上留下的烂摊子,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她扼杀变法一说。

    “在说戊戌政变之前,主播先给大家说说事件的主人公慈禧。”

    “慈禧这个人,可以说她既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

    “说她幸运,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执掌大清将近半个世纪,享尽了荣华富贵,最终还能得以善终。”

    “说她不幸,人生三大不幸,她全碰上了。”

    “早年丧父,18岁的时候就死了爹。”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作为家中的大姐,年纪轻轻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中年丧夫,26岁的时候老公咸丰死了,而26岁在当时来说也算是中年了。”

    “最后是晚年丧子,等到她40岁,好不容易把儿子同治培养出来,等到儿子亲政了,自己就可以退休享清福了。”

    “却不曾想同治又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当人生三大不幸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时,大部分人的心态都会是崩溃的。”

    “若是心理素质差,40岁的慈禧估计就抑郁而终了。”

    “不过慈禧靠着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是挺了过来,她把4岁的光绪抱到宫中,从头开始培养。”

    慈禧我的内心要是不强大,我也走不到如今的地步。

    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她不禁唏嘘不已,感慨良多。

    从小时候父亲去世,她就知道自己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

    好不容易有咸丰皇帝当作依靠,结果还没享几年福,咸丰皇帝就去了,留下了他们孤儿寡母。

    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她独自一人应对朝堂的政局,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她也可以享享清福了。

    可万万没想到,厄运再次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

    接连遭受打击,要是一般人,可能就抑郁而终了。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清王朝。

    现如今的大清帝国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灭亡。

    她要是不能振作起来,那大清帝国将群龙无首,灭亡得更加迅速。

    “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作为大清帝国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光绪是慈禧的亲妹妹婉贞所生。”

    “而慈禧平生与婉贞的关系最为要好,能好到什么程度呢”

    “据记载婉贞死的时候,慈禧亲自去看望,觉得婉贞陪葬的规格太低,当场暴怒。”

    “然后亲自带着太监把他们家里里外外搜了一遍,把所有的好东西全给妹妹陪葬。”

    “在这个过程中,慈禧几度情绪失控。”

    “慈禧如此在意自己的妹妹,对光绪自然差不到哪里去,而这只是光绪与慈禧在娘家这一层上的关系。”

    “而以夫家的关系来说,光绪的父亲是慈禧老公咸丰的弟弟,光绪就是慈禧的侄子。”

    “所以无论从娘家的角度还是从夫家的角度来说,光绪都是慈禧最亲的人。”

    “她不跟光绪亲,还能跟谁亲呢”

    “她不扶持光绪当皇帝,还能扶持谁来当皇帝呢”

    “所以在培养光绪这件事上,慈禧是格外用心的。”

    “据史载,光绪进宫后身体不好,肚脐眼经常是湿的,慈禧便天天用纱布给光绪不停的擦。”

    “光绪怕打雷,慈禧就天天抱着他睡觉。”

    “一旦光绪被雷声惊醒,慈禧便会紧紧抱着光绪,不使他受到惊吓。”

    “慈禧当时对光绪的照顾细微到了每顿吃什么,每天穿什么,慈禧都要亲自过问。”

    “后来等到光绪长大些,开始读书习字了,慈禧也是手把手的教光绪写字。”

    李世民还以为慈禧和光绪一直势同水火,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段温情的故事。

    之前为了变法,慈禧和光绪一直闹得很缰。

    可如今看来,慈禧和光绪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恶劣,至少慈禧是真心实意的对待过光绪的。

    不管是用纱布擦拭肚脐眼,还是抱着怕打雷的光绪睡觉,都足以说明慈禧对光绪的爱丝毫不弱于亲生母亲。

    看到两人的感情一开始那么深厚,可后来却闹得形同陌路,他惋惜的摇了摇头。

    两人之所以有今天,说到底也是为了权力之争。

    只能说在权力面前,亲情都要靠边站。

    不过从政治能力方面来说,权力在慈禧手中要比光绪好得多。

    他已经见识到了光绪的无能,要是光绪掌权变法维新,对天下老百姓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经过十多年含辛茹苦的养育,到了1887年,光绪16岁的时候。”

    “慈禧也做出了重要决定,为光绪举行亲政典礼,并宣布归政光绪。”

    “按照正常程序,慈禧应该在光绪18岁大婚后再宣布归政。”

    “所以当慈禧提出这个想法后,大臣们都十分紧张。”

    “当时的大清风雨飘摇,没有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掌舵,国家怎么往前走”

    “把国家交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显然不合适。”

    “面对大臣们的极力挽留,慈禧只好又训政了两年。”

    “但到了1889年,当光绪年满18岁的时候。”

    “慈禧坚决交出了大权,跑到颐和园养老去了。”

    “只是在养老的同时,每每遇到大事,慈禧都会亲自为光绪把关。”

    “等到光绪完全成熟了,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光绪了。”

    “由此看来,至少在那个时候,慈禧并不贪恋权力。”

    “当然大家可能会认为慈禧当时是迫不得已才交权,可是如果站在慈禧的立场,就能发现慈禧做这个决定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时的慈禧已经54岁了,为大清操劳了近30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

    “慈禧感到累了,她把权柄交给光绪,自己去养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决定。”

    “站在常人的角度来说,慈禧对光绪的抚育之情并不比亲生母亲差。”

    “而慈禧也认为光绪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把权柄交给儿子很放心。”

    “如果剧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慈禧就会成为第二个孝庄,前后培养了大清的两代君王,最后功成身退。”

    “只可惜孝庄培养的是顺治和康熙,而慈禧培养的却是短命的同治和胡闹的光绪。”

    吕后作为一个母亲,我非常理解慈禧的想法。

    慈禧把光绪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在光绪大婚后选择把权力交还给光绪。

    在她看来,慈禧的这个决定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